十三五以来,学校切实将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结合起来,着眼于地方核心关键技术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民生科技发展的需求,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鼓励创新创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取得了一定成绩。
1.产学研合作项目稳步增长。十三五期间共签约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等各类技术合同963项,总经费达到6.41亿元。科研成果转化率居湖南省高校前列,科研成果转化项目产生经济效益约45.3亿元,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校企校地合作、解决人员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减缓环境污染压力等方面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促进了科学研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发展,全面提升了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其中“新型固体酸催化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金额高达5亿元,这是湖南省高校目前为止单项成果金额最大的转化项目,在全省及国内产生了重大影响。
2.合作创新平台和桥梁搭建广泛。十三五期间新增校地、校企联合共建研究院7个(与北京大学共建“湖南先进传感与信息技术创新研究院”,与韶山市人民政府共建“湘潭大学韶山研究院”,与湘潭产业集团共建“湘潭海泡石产业研究院”,与佛山市人民政府和顺德区人民政府共建“湘潭大学佛山绿色智造研究院”,与东南大学、中建五局联合共建了“建筑技术与信息化联合研究院”;与中国电科西北集团等8家单位联合共建了“智能系统可信导航协同创新中心(湖南)”,与湘潭市人民政府、京东集团共建“中南(京东)智能城市与大数据研究院”)。
其中湖南先进传感与信息技术创新研究院建设取得重大成效,研发了碳基场效应管传感器通用平台和血糖、新冠等生物传感器以及甲醛、硫化氢等气体传感器,相关研究成果在《Science》《Acs Nano》等世界顶级科学期刊上发表。
3.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灵活多样。鼓励支持与企业联合培养学生、企业技术与管理人才。硕士生、博士生的培养采取正副导师制,由企业一线高工担任副导师。同时,为满足企业生产建设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学校积极探索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如根据学校与中冶京诚(湘潭)重工设备有限公司、湘煤集团、三一重工、时代新材等企业签署的人才培养合作协议,按照企业提出的规格和要求,一是为企业“量体”培养人才,提高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学历层次;二是为企业“订做”人才,根据企业需求,将有就业意向的研究生按企业需要的方向与企业进行联合培养,显著提高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学校向企业输送人才的“无缝对接”。
4.产学研合作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显著。
(1)北斗技术应用取得新进展。与中铁二局集团新运工程有限公司合作,承担《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的智能群枕式长钢轨铺轨机组》项目,该项目成果是北斗定位技术成功运用于轨道交通施工机械设备智能化改造的典型事例,开创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技术科技成果转化的新领域。成果团队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自主研发RTK定位技术,对长远智造CPY500型群枕式长钢轨铺轨机组进行智能化改造。改造后的铺轨机组打破了以往需要人力进行铅锤定位、遥控铺轨机行进、肉眼对准的传统长钢轨铺设模式,解决了铺轨机组精度受天气、人工等因素影响,以及布枕机群枕木相对定位精度不高的两大关键难点问题,在成昆铁路西昌路段的实地测试中实现了静态定位精度达到毫米级、实时动态精度优于1cm等技术目标,完全满足施工要求。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通一周年总结中对该成果给予了高度赞誉,湖南日报和湖南卫视新闻联播等新闻媒体对该成果进行了综合报道。
(2)石油化工技术产业化经济效益巨大。与中石化合作研发出的“环己酮肟贝克曼多级重排反应技术”在中国石化巴陵分公司、石家庄炼化分公司、浙江恒逸己内酰胺有限公司得到应用,重排产能得到提升,使整个己内酰胺生产能力从原引进技术的5万吨/年提高到14万吨/年以上,同时对提高产品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5亿多元,该技术获得2012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3)镜面不锈钢单面覆多层镍材料的开发应用广泛。以企业科技特派专家的形式与企业合作开发出了突破微纳结构的镜面不锈钢带单面覆多层镍材料,打破了日本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项目实施完成后产品年产值可达1亿元,年利税可达3000万元,每年间接经济效益达3亿元以上。
(4)先进储能电池技术研究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在锂离子储能与动力电池技术与应用、新型化学电源与及其先进储能材料等领域有良好的研究和应用基础,与企业合作承担了湖南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攻关项目等重点重大或成果转化项目,研发了一批技术含量高、应用前景好、规模效益显著的高科技产品,如高功率锂离子动力电池成功应用于中国首台无人驾驶牵引机车。申请发明专利17项,获得第12届中国发明专利优秀奖、湖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长沙市科技成果转化认定证书、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中国质量万里行“质量信得过产品”等奖励和证书,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莲子去芯技术走进央视《我爱发明》。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质量高效率的全自动莲子去芯机和开边机,已在湖南宏兴隆湘莲食品有限公司、湘潭市国宏食品贸易有限公司等企业使用,对提升湘莲加工质量、降低加工损耗、节省劳动力资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我省特色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和湘莲产业的发展壮大。该发明成果还在央视十套《我爱发明》节目播出,深受广大观众喜爱,产生了广泛好评。
(6)先进装备技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成果丰硕。与江麓机电集团合作开发了兆瓦级风电偏航、变桨减速器,打破了国外公司市场垄断,近两年产值超过1.3亿元。与株洲金航合作,实现了数控加工中心弧面凸轮换刀机械手的国产化。与湖南江麓重工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制了专用的控制器软硬件,成功实现挖掘机动力总成集成与匹配,突破了外资公司捆绑垄断,多项设计方法和控制技术被国内同行采用,使工程机械阀泵总成进口价格下降,为国家节约大量外汇。与株洲天一焊接切割有限公司合作承担了湖南省产学研结合创新平台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研发一种能对多种形状的焊缝进行智能跟踪的自动焊接设备,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在项目完成后的三年内达到年产200台套的生产能力,年均效益可达1000万元以上。
(7)智能焊接机器人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工程应用。机械工程学院洪波教授团队开发了智能焊接机器人系统,并先后研制出了多代机器人样机,广泛用于能源、交通、矿山装备等行业中的大型复杂轨迹焊缝的自动焊接,产品目前已在泰富重装和湖南超宇等企业的生产线上应用。
(8) 重金属污染治理社会效益显著。在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等领域有较好的研究和应用基础,技术成果成功应用于国内40多家企业。完成了“清水塘工业区入江废水中重金属减排和综合整治技术”子课题,清水塘入江污水色度治理和重金属减排工程取得显著成效,长株潭湘江沿岸的饮水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9)变速器可靠性研究经济效益明显。刘金刚教授团队在离合器可靠性设计与控制方面的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湖南江麓容大车辆传动股份有限公司CVT和湖南吉盛国际动力传动系统有限公司6AT上,该技术获得2017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刘金刚教授还作为两位获奖代表之一在省科技创新奖励大会上做典型发言,成为“青年成创新中坚力量”的亮点。
(10)院士创新产业园建设成效颇丰。以我校为主导的院士创新产业园及首批引进项目落户湘潭国家高新区,其中“特种机器人项目”我校欧阳晓平院士牵头研制,成为全省首家院士创新产业园。本项目如形成规模化生产,产值可达到20亿元以上。预计5至10年内将形成百亿规模的高科技产业集群,届时有望成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乃至中国中部地区的“科创高地”。